文化聚焦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中国文化 走出去 文化聚焦

文化聚焦

2023-08-29 11:05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当前,在文化发展上我们既面临良好机遇,也面临严峻挑战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中华文化“走出去”比“引进来”更加重要。

美国等西方大国国际文化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凭借其经济、科技的强势地位,推行文化霸权。中华文化走向世界,与世界文化进行平等的对话、交流,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。

中华文化只有“走出去”,并不断提高“走出去”的能力和实力,才能回应日益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所提出的严峻挑战。因此,我们既要善于“引进来”,更要善于“走出去”。

● 文化碰撞,推动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

文化“走出去”,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、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,把中华文化全面推向世界,是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最好途径。

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是相通的,中国文化走向世界,用实际行动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,可以加快中外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,推动世界文化多样化的发展。

除此之外,在文化“走出去”和“引进来”的过程中,通过自觉的文化批判和文化选择,使中华文化根深叶茂,永葆青春。

▲ 加拿大渥太华“北京周”活动现场

● 维护我国文化安全

经济全球化并不等于文化全球化。

世界文化是由具有各自鲜明特点的民族文化组成的,从不存在超然于各民族文化之上的统一的“世界文化”。西方理论家所宣扬的“文化全球化”是美丽的谎言和陷阱,是企图建立西方意识形态一统天下的文化渗透和文化扩张。

在中国经济加快融入全球经济的同时,我们应以开放的胸襟、兼容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对待外国文化,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,引进一些优秀的文化。

但应清醒地认识到,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,我们必须维护我国的文化传统、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,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在经济全球化中被“化”掉,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,进而保持民族的独立性。

为此,不能总是防御别人的文化渗透,中华文化应该满怀信心地“走出去”。

● 让中华文化展现恒久魅力

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,中华文化“走出去”,必将加深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血脉认同,加快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,在继承、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,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使中华文化更加显示出无限生机和独特魅力。

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,是其“走出去”的深厚文化基础。但是,“走出去”不能仅仅推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,还要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,让世界领略到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。

同时,我们也要重视介绍日新月异的中国新文化,树立改革开放、和平发展的当代中国的形象,使世界人民更加全面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和现实,进而了解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。

文化如何更好“走出去”

当前,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有待提升,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度还需加强,依托技术创新的高附加值文化产品和服务占比较小,影视、动漫的制作技术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。创意不足、原创性不够,导致有影响的拳头产品、品牌产品不多。

诸多要素的叠加造成中华文化“走出去”有效性的深度与广度不够,难以达到走进人心的实效,文化交流呈现不平衡、不对等特征。

▲ 香港星光大道 李小龙雕塑

在此严峻的考验下,文化如何更好的“走出去”,值得思考。

● 仔细斟酌文化走出去的内容

文化“走出去”的要义是建构国家形象与传播价值观,在价值共享中促进民心相通。

因此,需要斟酌中华文化“走出去”的内容,扩大朋友圈和粉丝圈,讲究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,塑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、新范畴、新表述,形成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中国话语体系,让外国人不仅听得到、看得到,而且听得进去、看得明白。

● 开阔文化视野

发达的文化产业是文化“走进去”的基础。

对于当今中国而言,要激励文化企业在内容产品上充分竞争,多出优质文化精品,不断坚定文化自信。尤其要鼓励以文化内容为核心资源的出版产业高质量建设。

例如,一些知名出版集团已经走出了以内容为核心、出版物为主体的版权贸易、原创图书进出口、合作出版、国际组稿并举的文化“走出去”之路。其经验表明,文化企业实现国际化运营,一定要有文化生产、传播、消费的全球视野,这是对中国文化企业的严峻考验。

▲ 《甄嬛传》美国版 海报

● 提升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

以文化贸易推动中华文化“走出去”,旨在更好地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和本真的中华文化。

提升文化贸易竞争力,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市场优势,不断强化“内容为王”的文化产业特点,提升文化内容的品质和文化精品意识,逐步提高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;鼓励外向型文化企业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,配合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向跨国公司转型发展;强化文化产业发展的融合驱动,带动相关产业发展。

除此之外,还要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后发优势,实现互联网文化贸易和内容服务贸易率先突破,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;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市场的感召力,促进当代文化借势出海,扩大文化贸易的数量和规模;建立文化贸易溢出效益的反哺机制,以附加值形式拓展产业链。

实践表明,文化产业的提质增效发展、文化贸易竞争力的有效提升,必须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,只有使自己强身健体有魂,文化产业才能有效支撑国家“软实力”的提升,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。

● 积极培育国际文化品牌

大型骨干文化企业要有跨国运营的雄心和能力,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,塑造一批拥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品牌,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程度。

政府要积极鼓励各类所有制企业发挥自身优势,深度参与国际文化产业分工协作,全面提升中国文化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,在优势产业门类领域加强国际标准制定和推广,抢占国际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。

因此,相对于笼统地补贴文化产品和项目“走出去”,政府更要把着力点转向扶持文化企业上,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弥补短板,提升文化贸易竞争力,发挥财政税收的导向功能,扶优扶强,推动文化企业强身健体,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,培育在世界上立得住、运作得好的跨国文化产业公司,以实力支撑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形态之一。

▲ 《汉语桥》节目现场

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,只有以不断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促进民族文化创新,以原创性文化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,不断扩大中国文化贸易的国际市场份额,以实力的增强扩大中国文化传播实效,在国家文化利益的拓展中增强中国文化的存在感,才能在中国文化主权的彰显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,为构建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提供实实在在的文化支撑。

信息来源|文化在线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